当北美大陆一边是极地涡旋的瑟瑟严冬而另一边则是加州大火的焦灼酷热之时,全世界都在挖空心思地预测特朗普2.0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的主席斯瓦博(Schwab)介绍特朗普之后,在700多人挤满的大厅内一片静寂,说明了这一点。
到目前为止,特朗普上任初始签署的行政命令比过去十任总统的总和还要多。很多人认为,现在的美国总统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皇帝总统”,意思是说总统通过发行政命令来治理国家。这种想法的逻辑是,美国国会基本上是无可救药的僵局和扯皮,因此总统已经开始通过行政命令进行治理——基本上,一个民选的皇帝。
其实并不尽然,至少,与历史相比。行政命令在20世纪初(见下截图,黑色为年平均,蓝色为整个任期)比近年来更常见——柯立芝总统每年发布215项,胡佛总统每年发布242项,拜登发布38项,而特朗普(到目前为止)发布55项。即使就次数而言, 这些年来并没有出格。
至于行政命令本身是否超出了其总统职权范围,这永远是一个公众热议的话题。不过许多行政命令只是一位总统撤销前任总统的某些行政命令——也就是说,实际上更是象征意义的:在两种治国理念保守和激进的争战中,赢家们所乐于展示的战利品。因此,总统还是总统,没有成为国王。
特朗普的一连串行政命令应该在这种背景下看待,所以可以把特朗普在上任第一周所发的命令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只是为了撤销拜登发的行政命令,最终,对整个美国的影响不会很明显。但另一部分,则是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命令(个别命令确实可能扩大了总统权力)。
在这里集中关注五个主要领域:移民、环境监管、平权行动和 DEI、能源政策、DOGE(政府效率部) 和联邦就业。主题异常的鲜明:美国优先。不在这些方面进行细节展开,但是总体上的格调是支持美国经济增长,仅去监管这一条就说明问题。
随着特朗普的回归,超乎常理的混乱也就回来了,一场为期四年的大胆主张的政治大戏正式拉开帷幕。令全球市场感到茫然和困惑的是, “美国优先”的旗帜下的“特朗普旋风”:一如既往地两极分化——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放松监管。
以美国以外的眼光来看这些行政命令,特朗普就是来搅局的:
1. 保护主义、国际贸易紧张、经济脱钩加速
特朗普计划2月1日开始向加拿大、墨西哥加25%关税,向中国在现有关税上加10%,同时要求联邦政府相关部门评估美国的贸易政策,评估内容包括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的非法移民和芬太尼贩运,同时建议“适当的贸易和国家安全措施”。因此,目前只是“三把火”的开始,最终政策会到第二季度才知道细节。
即使是10%,也可能使依赖贸易的经济体陷入混乱。大家都认为这些关税只是特朗普谈判的筹码,但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性关税是必然的。当然,随着美国四处施展拳脚,其他国家可能会寻求山姆大叔的保护,因此类似CPTPP的区域性协议就具有吸引力了。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就像一部真人秀节目——对盟友征收关税、要求北约增加军费、以及购买格陵兰岛。这些言论所带来的风险,势必加速破坏联盟和经济脱钩:被美国冷落的经济体会创建自己的俱乐部,并将美国排除在外。而信任一旦失去,却不是几代人可以重建的。
2. 对新兴市场的影响
特朗普的政治大戏可能会造成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巨变,对新兴经济体引发冲击波。主要不确定性是什么?
美元过强可能会迫使资金转战新兴市场
同时,也可能使基于新兴市场的供应链出现坍塌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美元的走势可能会撼动石油市场
3. 能源和气候政策
特朗普对化石燃料的狂热和对可再生能源的不屑,必将在全球能源市场产生涟漪。后果?
破坏绿色倡议:其他国家可能会决定, “如果美国不参与其中,我们为什么要参与其中?
市场变化:随着美国石油产量的增加,油价是否会处于自由落体状态?
4. 美国国内放松监管和科技出口监管筹码
在国内,特朗普对去监管的承诺,势必在华尔街掀起一股热潮,去监管对所有行业来说都是有利发展的,但也不是没有长期风险(2008年的金融海啸);而对科技出口的限制却可以成为军事、贸易谈判的筹码,不过,一旦松动,会激起一波全球竞争。
当然,现在下任何结论都还太早。虽然全球风险市场在本周整体走高,可能是因为特朗普的开局并没有如想象的那么地动山摇,但是第一季度很可能更多的以震荡的方式在等待政策细则落地。
回到美国这边,下周又迎来“超级烟花”周:
周一,12月新屋销售、1月达拉斯联储制造业调查、690 亿美元的2年期和700亿美元的5年期美国国债发行;
周二,12月耐用品订单、1月conference board就业差异调查;
周三,美联储议息会议以及微软、脸书和特斯拉的财报;
周四,第四季度 GDP 的预估和苹果的财报。
本季度财报绝对是以强势开了一个好头,至少金融板块喜报频传;短期,利率向上的走势可能重启,10年期冲5%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见笔者的“新的篇章”一文);美联储会议政策利率表面上毫无悬念,但是市场的看点还是不少,笔者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论述。敬请关注。
您好,短期利率可能继续向上的看法,是出于什么原因呢?